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生物血制品行业报告: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65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9年10月21日 07:07 管理员

国际血液制品行业市场集中度高,行业垄断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全球血液制品企业不到20家(不含中国,中国有至少25家), 前四家企业(武田/Baxalta、CSL、Octapharma、Grifols)占据约80%的全球市场份额,年采浆能力均超过5000吨,市 值超过百亿美元。2018年全国单采血浆站总数约 253 个, 8 家上市公司浆站数量占比约73%,其中天坛生物位居首位,在 经历 2 次重组后浆站数目扩大到 57 个,覆盖13 个省份,浆站网络分布广度最大。 浆站设立门槛较高,近三年各企业浆站数增长有限:2012年,卫生部要求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其注 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 6 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 5 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制品。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 25 家企业有产品批签发记录,近两年,仅头部企业浆站数小 幅增加,对比国际市场的高集中度,预计未来浆站资源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将会继续。

单采血浆站主要设立在县级地区,献浆人数有限且积极性不高:① 根据我国《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血浆站应当设置在 县(旗)及县级市,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国内多数血浆站均建立在中西部较为贫困落后地区,随着 大量青壮年逐渐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采浆区域内的主力浆源不断流失。② 受“献浆=卖血”观念影响,加之上世纪90年代 献血艾滋病事件,造成公众对献浆存在较多误解、献浆积极性不高。③ 现行法律规定只有在单采血浆站区域内常驻人口才有资 格献浆,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多,献浆主力不具备献浆资格。  我国禁止使用回收血浆提取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来源有限:不同国家对个人捐血浆的频次、量要求不同。美国和日本均允许使 用提取献血后血细胞后的回收血浆作为浆源生产血制品,采浆频率较高,使得血浆量大大提升。在中国,由于献血的血液没有 执行检疫期制度,不允许献血后的回收血浆用于血制品的生产加工,造成了我国血浆量和国外的巨大差距 。

血制品作为直接输注到人体血液系统的产品,直接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皮肤粘膜防线,质量安全直接关乎到国民性命。 继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之后,2019年初的上海新兴事件引起国内对于血制品安全的关注,根据中国医药和有关部门的应急反应,我们 判断未来血制品行业可能会出台更强监管政策,强监管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品种和浆源少而管理不足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 资源向产品丰富、浆站多的头部企业集中,导致供给端的深刻变化。血制品需求确实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考虑到血制品的消费属性,价格已经实现市场化,我们将人均采浆量看做人均血浆消费量以 代表对血浆的需求。2018年美国单位人口献浆量为1.5吨 / 万人(48720吨 / 32700万人),中国为0.062吨 / 万人(8600吨 /  139500万人),差距的悬殊意味着需求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根据国统局数据,1962年我国出生人口开始达到高峰,预计到2022 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会爆发式增长,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全民的疾病谱,老年病人对血制品的需求预期会更加旺盛。 ② 经济发展使血制品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血液制品整体用药金额相对较高,我国医保只能报销部分金额,患者需要自付一定比例, 除治疗需求以外,民众还有使用白蛋白提高抵抗力等的需求,因此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发展,对血制品的需求或将进一步释放。 ③ 血制品使用结构有待调整,企业存在结构性机会:国际血制品市场中免疫球蛋白和因子类产品约占80%,而国内样本医院数据显示 两个品种销售占比合计仅为42%,使用比例低于国际水平,我国血液制品结构有待调整,免疫球蛋白和因子类产品存在较大发展空 间。企业加大渠道布局和学术推广,有望刺激更多需求。

生物血制品行业报告: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65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生物血制品行业报告: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65页)


标签: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