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资源名称:中国个人养老金发展报告(35页)...
2025-01-18 8 金融行业报告
信贷驱动的经济在银根收缩时大幅下滑。1985-1994 年,虽然名义上已经实现“拨改贷”,但银行信贷资源离效率分配还是很远,这从 90 年代初信贷过度扩张可见一斑。过度信贷下,90-93 年经济特征体现为信贷驱动下的经济过热,95-99 年体现为银根收紧下的经济下滑,甚至陷入通缩。M1 和 M2 增速在 1993 年达到顶峰,高达 35%以上;此后持续收紧,1998 年达到周期底部。相应的,GDP 增速从 1990 年的不到 5%,攀升为 1992-1993 年的接近 15%;CPI 的反应则更为惊人,从 1990 年的不到 5%,攀升至 1993 年的 25%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一轮主要由过度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因此当银根从 1994 年开始收缩,GDP增速就持续下滑,到 1998 年仅为 7.8%。
高负债叠加去产能,国企大面积亏损,银行坏账迅速堆积。1995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产能利用率,111 个品类中,有 79 个的产能利用率在 80%以下。1997 年末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负债规模约达 5 万亿,资产负债率高达 66%。其中,流动负债达 3.4 万亿,流动负债占比达 68%。95 年开始,亏损国企的亏损金额显著扩大,98 年达 1023 亿,同比多亏22%。1994 至 1997 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率虽呈现上升态势,但幅度有限,每年约 2%。1998 年去产能开始后,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明显加大。剔除政策性剥离的因素,并向前回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2000 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率水平可能达到 55%的历史高位。
“技术性破产”的事实使潜在的挤兑风险大大提升。近一半的资产成为不良而冻结在账上,回款困难,可应对储户存款提取的资金吃紧,对四大行流动性的担忧也会增加储户恐慌性提取存款的动机。正在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也会强化储户对银行破产的担忧,潜在挤兑风险正在悄然放大。Nicholas Hope 和胡祖六在合著的论文中提到了这种脆弱性,指出“如果以严格的标准衡量,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质上已经技术性破产(technicallybankrupt)”。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正在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方面强化了民众对我国大型银行也可能破产的担忧,进而增加了潜在的挤兑风险,另一方面也构成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警示,尽管我们比亚洲国家强在外汇储备基础好,经济发展没有过分依赖外债,但 1998 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了 7200 亿,接近 94-97 三年的总和,与国企大面积亏损、经济下行陷入通缩相互交叠,风险也着实不小。这共同促成了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国有独资银行以增强其实力的决心。
2003 年注资:启动四大行股改。2000 年以后,还原政策性剥离因素,原四大行的不良生成速度依然很高。另外,第一次注资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四大行资本薄弱的问题。招股说明书披露,2003、2004 年工行是资本赤字,2007 年农行是资本赤字。同时,WTO 过渡期行将结束,外资银行受到的限制会进一步打开,国内银行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此背景下,2003-2008 年,中央汇金以外汇储备累计为原四大行共注资 790 亿美元。
标签: 金融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科技行业营业收入继续 保持稳健增长,过去两年行业整体年复合增长率 (CAGR)达到14%;若排除涉及加密货币的金融 科技公司和中国市...
2025-01-17 52 金融行业报告
年初以来 ETF 市场经历诸多“现象级”里程碑:股票 ETF 规模 6 年超 10 倍、规模超过主 动权益,实现座次更替;全市场诞生首只 4 千亿规模...
2025-01-16 97 金融行业报告
近些年,我国普惠金融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居民、企业部门、金融行业等都产生 了积极的宏观影响。比如普惠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降低了金融成 本、促...
2025-01-04 42 金融行业报告
商业健康保险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对因健康原因和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 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意...
2025-01-03 60 金融行业报告
2023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普益标准监测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二季度,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养老金...
2024-12-29 58 金融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