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商业银行转型研究报告:美国商行财富管理研究(24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9年10月23日 06:40 管理员

到 21 世纪,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综合性大行的 AUM 先后突破 500 万美元大关,各行普遍开设专门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下辖多支业务条线或子公司,财富管理净利 润占比均超过 10%。尤其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更是意识到业务和收入结构多元化 的重要性,发力抢占财富管理市场。 2. 美国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是当今美国的四大商业银行。截至 2018 年末,四 家银行的总市值分别达 3198 亿、2383 亿、2111 亿和 1233 亿美元,远超过总市值排名第五的美 国合众银行(735 亿美元)。 除了花旗将财富管理业务融入零售银行板块外,其余三大商行均设有专门的财富管理板块, 并在分部报告中单独披露经营数据。2018 年,按照客户资产规模排名,摩根大通依靠其庞大的资 产管理业务位居榜首(2.7 千亿美元),超过美银(2.6 千亿美元)和富国(1.5 千亿美元)。但从板 块营业收入来看,美银超过富国和摩根大通,财富管理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 21%、18%和 13%。 从整体来看,美银和富国的财富管理业务占据相对更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选取更具代表性的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快车道时期的财富 管理业务发展策略。

外部收购,是两家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共同的初步手段。纵览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史,并购是 贯穿始终的主题。美银、富国、花旗、摩根大通这四大商行,都是通过并购而逐渐做大做强。在财 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中,美银和富国依然遵循收购策略。由于 90 年代前的混业经营限制,银行普遍 缺少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先发优势和扎实基础,而外部收购的手段恰好能在短时间内壮大财富管理业务,借助被收购公司的肩膀,快速抢占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2.1.1. 收购时机的纵向对比 美国银行在 2006 年宣布收购全美第四大的财富管理公司——美国信托公司,在 2008 年 9 月宣布收购第三大投行、第一大证券经纪商和财富管理行业领先者——美林公司。而富国银行在 2008 年 12 月收购全美最大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机构之一——美联银行。 完成收购后,两家银行财富管理板块的客户资产余额均大幅增长。美国银行分别增长 19%和 43%,富国银行更是直线增长 900%。这主要是由于收购前,富国银行还只是一家总体上处于第 二梯队的零售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基础薄弱,收购美联后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综合银行。

两家银行的收购行动与当时出现的外部因素密不可分。一是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不断 增长,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在 2006 年达到顶峰;二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使银行意识到 收入结构多元化变革的迫切性,银行业期望通过风险更小的非利息业务实现稳定。 相同的外部因素下,一急一缓的经营特色,却造成了两家银行不同的收购时机。 美国银行的前任 CEO 肯·刘易斯素以强悍激进的风格闻名,推崇并购扩张战略,参与了 1998 年轰动全美的国民银行和美洲银行并购案,2001 至 2008 年在位期间更是先后收购波士顿舰队金 融公司(美国第三大并购案)和信用卡巨头 MBNA。扩张财富管理业务时,美国银行风格依旧, 2006 年与 2008 年的两次收购行动都紧紧把握住了变动中的外部因素。其中美林收购案尤为激 进:从美林 CEO 电话询问收购意向,到双方达成收购交易,时长不过 48 个小时;9 月 15 日, 美银即宣布以 440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美林,溢价率达 70%。导致美银此次溢价收购的内部因素有 三:一是美林是使美银成为美国第一大行的最后一块拼图,早在 2007 年刘易斯便看中了其投行和 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势,曾以高价邀约收购但遭拒绝,2008 年美林濒临破产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刘易斯对标的的渴求超过了价格因素;二是高盛和摩根史丹利当时也在紧盯着美林这块“香饽饽”, 美银必须在巨头插手前谈妥交易;三是刘易斯对美国经济的迅速恢复持有乐观态度,危机中仍坚信 大手笔收购策略能为美银带来持续增长。

商业银行转型研究报告:美国商行财富管理研究(24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商业银行转型研究报告:美国商行财富管理研究(24页)


标签: 金融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