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创造的就业,对于减少贫困和扩大 繁荣至关重要。中小微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贡献很大,其数量占所有企业总 数的90%,创造了超过50%...
2024-03-08 16 金融行业报告
战术为辅,战略为本,外资进军中国银行业的更大意义在于机制与战略的革新。大部分中 资银行的主要股东为国资,机制不够市场化,面临市场竞争和人才流失的压力。引进境外 战略投资者可优化股权结构,为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奠定基础,主要包括:1)高管层和员 工持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2)授权经营制度,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更好发挥董事会、 高管层和监事会作用;3)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落实风险责任制,强化企业内部 监督,推进事业部制等内部配套改革。而逐渐实现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有望成为中资银行 的强大竞争对手。外资银行有更完善的管理体系、更科学的激励机制,将对人才形成强大 吸引力,中资银行应对挑战的唯一渠道就是变革,因此外资银行将扮演倒逼银行业变革的 “鲶鱼”角色。 新加坡银行业“请进来”:全球金融中心,内外资银行共荣 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银行业的发达程度享誉全球。首先,新加坡本地银行实力 较强。在标普公司公布的 2018 年全球 100 大银行排行榜中,新加坡三大银行星展银行、 华侨银行、大华银行均在列(分别排名第 70、80、93 位),且其业务已辐射至东南亚其 他国家、大中华区域等。其次,新加坡的外资银行活动活跃,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 银行等全球领先银行均在新加坡有业务布局,外资银行数量超过 100 家。本地银行和外资 银行共同构建了新加坡的发达银行体系。第三,本地银行与外资银行在股权关系上非常密 切,新加坡三大银行均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新加坡银行业对外 开放的经历给中国的启示是对外开放并不可怕,有节奏的对外开放可促进本国银行业的整 体繁荣。
自建国以来,新加坡银行业的发展历经两个阶段。新加坡建国之前的银行业以英资为主(汇 丰银行、渣打银行早在 19 世纪即进军新加坡),1968 年星展银行成立标志着本地银行开 始崛起。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银行业经历了 20 世纪巩固本地银行实力、21 世纪加速对 外开放两个阶段。 20 世纪 70-90 年代,新加坡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二元经营、在巩固本地银行实力的基 础上逐步开放。为扶持本地银行,新加坡金融监管机构在建国之初设置了二元银行牌照结 构(全面银行、离岸银行),本地银行为全面银行(DBS、OCBC、UOB、华联银行、吉 宝达利);已存在的外资银行可经营全面银行业务,但不得新设分行;新进入的外资银行 只可申请离岸银行牌照。1971 年监管层新增限制银行牌照,至此形成了三元牌照体系。 除牌照限制外,外资持股本地银行亦有股比限制。金管局规定外资银行参股本地银行的比 例为不超过 20%。
其次,对外开放后本地银行格局产生了三方面变化。1)本地银行的市占率变化区间较小。 2001 年以来三大本地银行的资产市占率维持在 60%-72%区间内。本地银行在外资已充分 渗透本国市场的情况下,牢抓本国机遇,引领狮城市场。以星展银行为例,其在存贷款、 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等业务方面持续拥有领先地位,多项业务在新加坡市场的市占率保持 20%以上;其中储蓄存款业务独占鳌头,2018 年市占率高达 52%,业务规模引领新加坡 市场。 2)本地银行的集中度提升。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本地银行逐渐走向集中化,以减少 内部竞争。2001 年本地银行开启了一系列兼并收购计划,大华银行收购华联银行,华侨 银行收购吉宝达利银行,本地银行业经过重组集中,形成了如今星展银行、华侨银行与大 华银行三足鼎立的局势。
标签: 金融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小型企业创造的就业,对于减少贫困和扩大 繁荣至关重要。中小微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贡献很大,其数量占所有企业总 数的90%,创造了超过50%...
2024-03-08 16 金融行业报告
世界各地的传统和非传统银行均证明,银 行可以通过重塑和创新实现繁荣增长、吸引 客户群体。印度洋沿岸国家这方面表现尤为 抢眼,这里如今集聚了半数全球表现...
2024-03-07 33 金融行业报告
从获客成本和渠道场景两方面来看,信用卡是当 之无愧的“引流之王”。在获客成本方面,信用 卡的获客成本远低于其它系列产品,引流成本较 低,有利于打造客户...
2024-03-07 17 金融行业报告
自2013年起,美国比特币ETF多次上演“申请-被拒”。市场机构认为比特币具有商品属性,而监管方认为比特币的高波动性不利于普通投资者。 2...
2024-03-04 29 金融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