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团8.19亿美元“迎娶”美抗癌药, 跨界并购大战要开始了
这两天,投资者的手机在被麦当劳中国地区特许经营权易主刷屏的同时,有可能会忽略另外一条重磅消息——曾经向麦当劳抛出“橄榄枝”的中国民营企业三胞集团,转身迎娶了另外一位“大户人家收养的白富美”。
1月10日,三胞集团与加拿大全球生物医药界知名企业Valeant公司在旧金山达成股权收购协议,收购后者旗下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100%股权,从而将成为全球首个前列腺癌细胞免疫疗法Provenge的拥有者。
本次收购交易金额为8.19亿美元,也创下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药品的最大交易纪录。而据三胞集团网站的新闻通稿称,2016年Provenge利润约1.2亿美元,市盈率为8倍左右,未来在中国、亚洲及欧洲,应用前景巨大。
三胞剑指精准医疗领域
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种突破性疗法。Provenge就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与恶性肿瘤抗争,通过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的重新程序化,使其识别并攻击晚期前列腺癌细胞,从而治疗前列腺癌。
2010年4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将Dendreon公司的Provenge用来治疗无症状或具有轻微症状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成为首个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前列腺癌自体免疫细胞疗法,也是目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唯一细胞免疫疗法。
Valeant在声明中表示,交易料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分析称,这标志着Valeant开始设法偿还约300亿美元债务。这家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勒(Laval)的公司近来风波不断,高价药与账务问题招致司法与监管部门调查,并造成公司股价下跌。
三胞集团拥有国内五家上市公司,以及包括英国老牌百货商House of Fraser在内的许多海外资产。创始人兼董事长袁亚非在1993年创办了这家企业,目前业务范围涉及从养老、脐带血储存到电子生产和房地产开发的诸多领域。
实际上,在出手收购Provenge之前,三胞新健康产业动作不断。几年前,收购国内居家养老企业安康通;2014年又收购以色列领先的居家养老企业Natali;2016年,三胞旗下A股上市公司南京新百进军生物医疗领域,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康盛人生集团20%的股权、山东脐带血库76%的股权,并参与设立基金拟收购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布局脐带血存储业务,在一系列收购完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脐带血存储企业。此外,三胞新健康还拥有徐州三院等多家医疗健康机构。
“收购Provenge是三胞新健康在精准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三胞集团的高层表示。
制药业并购层出不穷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一天前(1月9日),日本最大的制药企业武田制药公司宣布,以52亿美元的总价收购美国阿瑞雅德(Ariad)制药公司(约24美元/股),交易预计在2017年2月分完成。阿瑞雅德ARIAD制药公司是一家研发抗癌药物的小型制药公司,该公司与默克公司有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回顾过去的2016年,虽然辉瑞(Pfizer)并购艾尔健(Allergan)的1600亿美金史上最大药企并购案告吹,但制药业的并购声浪并未偃旗息鼓。
智通财经统计,2016年1月截至目前,全球较大规模的制药业并购一共26宗(不含德国制药商拜耳650亿收购全球最大种子公司孟山都),按照时间远近如下所示(下图)。
从并购规模来看,交易金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有4宗,交易标的均涉及重疾用药。
其中,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以140亿美元现金,平均每股81.5美元、溢价21%的的价格收购麦迪韦逊(Provenge)。之所以出重金,是因为麦迪韦逊手握畅销的前列腺癌明星药物Xtandi,另外还有两条在研管线——由此可见,尽管同样是前列腺癌的治疗产品,因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不一样,Provenge的8.19亿的收购对价与Provenge的140亿元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从并购类型来看,在这26宗并购案中,有21宗是在制药商之间进行,有2宗为制药商并购诊疗器械和服务商,有3宗为跨界并购——在三胞集团的收购之前,有个“先例”是Eurazeo收购法国制药和化工行业企业Novacap:收购价为6.54亿欧元(约合7.46亿美元),外加3000万欧元(约合3400万美元)的获利能力付款。Eurazeo是欧洲最大的上市投资公司之一,其净资产约为50亿欧元;而Novacap是Eurazeo在制药和化学品行业的首次投资。
另外一个“先例”是去年五月,投资公司科瑞集团以12亿美元收购英国人血血浆产品生产商Bio Products Laboratory Ltd.,彭博数据显示,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在制药领域最大的一笔国际收购。这一数据在两个月后被复星医药向印度制药企业Gland Pharma Ltd.提交的非约束性收购要约刷新。
行业外资本大肆搅局
制药界全球并购案的层出不穷,一方面折射出大药企如今多么渴求新的增长源、热衷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通过提供更难生产的产品向价值链的上端移动;另一方面,昭示着小制药企业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可持续发展困局,进而不得不接受被“包养”的命运。
而Eurazeo、科瑞集团、三胞集团这一类的并购至少说明了一个趋势:行业外的资本也开始参与医疗保健领域的全球角逐。就中国而言,这一趋势有可能会愈演愈烈。中国商业巨头面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技术水平亟需提升的双重压力,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下,“走出去”的动力更加明显。
智通财经了解到,2016年,上海医药集团以及汤臣倍健曾经试图购买加拿大历史悠久的维他命生产商Jamieson,但最终价格没有谈拢。而近来,在深交所上市的必康股份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只2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并购基金,正在寻购欧、美医疗企业。
另一边厢,德国化工与医药公司默克集团(Merck KGaA)正在考虑出售旗下的生物仿制药部门,并已聘请投行摩根大通探寻潜在的买家,默克集团在该市场销售最好的药物是立比扶(Rebif)。
早前还市场有消息称,生产中枢神经系统药品的美国制药公司Pernix Therapeutics Holdings Inc也正在研究替代性战略方案,包括潜在的出售方案。
展望2017,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势必依然炽热,但至于能否缔结更多的跨界“姻缘”,还是交给余下的时间去验证吧。
相关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