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mina与IBM联手开发精准医疗,第三方测序公司或受打击
根据illumina CEO Francis deSouza 在摩根大会上透露的账务数据,2016年Q4收入6.19亿美元,同比增长5%;2016全年收入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7年预测实现收入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2%。
据福布斯1月9日报道,全球基因测序领域执牛耳者Illumina和重金押注人工智能的IBM宣布,双方将在最新发布的TruSight Tumor 170上捆绑IBM Watson Genomics,该工具将用于帮助严重的癌症患者寻找可能相匹配的药物。
基因测序公司正在寻求“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或休斯顿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生之外的力量,以扫描癌症患者的DNA,而测序巨人和AI巨头此番联手则是最新举动和例证。(事实上,IBM Watson 肿瘤解决方案就是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训练的。)
Illumina和IBM这一想法的初衷,是寄望基因测序结果可用于帮助已经别无选择的患者找到有效药物——也许是已批准,也许在实验中。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只被认为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做法,并不能应用于一般癌症。
(注:在免疫治疗领域,也存在同样的应用瓶颈。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耶鲁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陈列平近日对媒体表示,目前,有效的肿瘤免疫疗法只能用在晚期病人身上。这些病人已经试过了很多种疗法,免疫系统已经有了一定损伤。如果能用在早期癌症病人身上,预计能对超过50%的病人有效。但是,目前却做不到,因为,首先要证明这一办法比标准治疗方法更好,但现在没办法拿出这个数据来。)
Illumina表示用于癌症的基因测序仪在销售额中占比约10%,约为2.4亿美元。客户既包括一般的医疗中心,也包括NantHealth等向医疗健康机构或患者销售基因分析及治疗决策服务的公司。
在刚刚召开的JP摩根健康产业大会上,illumina CEO Francis deSouza透露公司2016年Q4收入6.19亿美元,同比增长5%;2016全年收入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7年预测实现收入26.6亿美元,同比大约增长10%-12%。
沃森健康副总裁Steve Harvey表示,可能会有200万美国人受益于其肿瘤基因测序服务。他同时也表示,IBM和Illumina的合作目标还是在于让医院等客户更简单地开启基因测序服务:“Illumina将Watson的分析并提供报告的能力与TruSeq 170捆绑在一起,将使得癌症研究所或诊断实验室的启动和运行速度更快。”
原来,在以往,即使配备了基因测序仪之后,医生和医院仍然面临两个大问题:它们对哪些基因进行测序?如何分析结果数据?
如今,IBM和Illumina联手提供更为简便的选项。
Illumina于2016年11月发布的TruSight Tumor 170,是一个可以检测170个基因的新一代测序解决方案,并号称标志着肿瘤谱分析从一系列单基因检测向多基因检测的方法转变。它提供了一套整合DNA与RNA的、基于富集的工作流程,靶向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突变与微缺失、基因扩增、基因融合以及剪接变异。据报道,该产品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发货。
Illumina肿瘤学部副总裁John Leite博士在发布时表示,这种新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激发精准肿瘤学的潜力,通过将DNA与RNA整合进一个方案中,临床研究人员能够加速从癌症样本中获得最全面的相关变异信息。并希望在将来成为一种标准的分析方法。
而IBM的Watson Genomics则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基于基因测序数据提出一份报告,告诉哪些基因突变以及什么药物有可能帮助到患者。
IBM指出,其在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使用Watson的经验表明,Watson总是能发现肿瘤会诊团队已经确定的突变,而且在另外30%的病例中,Watson还发现了其他突变基因,肿瘤会诊团队认为这也极为重要。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之外,IBM和Illumina的这一捆绑式销售还有商业方面的卖点。对类似于Foundation Medicine 和 NantHealth等公司而言,他们的服务或将再次回流到医院病理学家手上。
因为,有了这一新的测序仪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分析工具,医院病理学家能直接在医院里边开展这项曾经普遍被外包的业务——为患者搜索到可能对有帮助的药物,而在以往,这一业务往往是交给医院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各种基于基因测序的精准医疗服务公司。从经济上考虑,这对于医院将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也就是说,这两大巨头的合作,或将就此给一些中小基因测序企业的未来带来阴影。
就国内而言,近年也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基因测序公司,动脉网曾经统计了137家基因检测相关企业,其中获得融资的有90家,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已进行B轮及B轮以后的有17家,其中华大基因和思路迪已经完成D轮融资。截止到2016年11月,这些基因企业总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0亿美元。
虽然,这其中很多公司都被认为“娱乐消费有余,而严肃的医疗级不足”,但也有不少典型的肿瘤个性治疗服务公司。
比如至本医疗,运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技术,全面检测所有与癌症治疗密切相关的基因异常信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咨询服务。在2016年9月宣布获得由IDG资本(和谐康健基金)、松禾资本及火山石资本三家机构联合投资1000万美金。其主要业务模式就是为医院的肿瘤患者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并给相匹配的用药建议。
创始人王凯曾加入华大基因从事一代测序的分析工作,2007年开始做二代测序的数据分析,取得生物信息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继续从事癌症的研究。2011年作为早期创业员工加入到肿瘤精准医疗着名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在4年多时间内参与了多项标准的建立,产品研发和推出、医疗咨询。2015年回国并于今年5月成立至本医疗科技。
而在肿瘤药物领域拥有重要地位的罗氏制药,在2015年即已经累计以近12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Foundation Medicine 56%的股权。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至本医疗可能是拥有一定核心技术的公司,但仍然已经处于两大巨头联手的威胁之下。
在这里,同样出自于华大基因的另一位大神级人物——华大基因前CEO王俊的转型特别值得一提。
在创办碳云智能之前,王俊在华大基因工作了16年,是联合创始人,但是,正当华大基因走上IPO之路时,他本人却放弃了令人羡慕的位置离开了。而在创办碳云智能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直到获得10亿元人民币融资时,外界对于碳云的产品仍然云里雾里。
2017年1月5日,由碳云智能举办的2017数字生命高峰论坛&数字生命联盟全球招募大会上,王俊终于揭开这一神秘面纱:“我花了16年读基因,把基因读懂,读透。后来我发现读基因这个事情远远做不到我们当时在北大学人工智能的幻想,我们有可能懂生命。后来我就创办了碳云智能,我20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情,理解生命的本身。我们都知道生命其实是一场旅程,基因只是生命的起点,不是生命的终点。”
据王俊的介绍,碳云智能正在构建一个巨大的数字生命生态平台——觅我这个平台,所有做的事情第一生命数字量化,第二人工智能健康管家,第三数字智能应用。
为此,碳云智能正重金打造智能数字生命联盟,并已经向7家加入联盟的核心企业投资4亿美金,这其中就包括国内业办人士耳熟能详的PatientsLikeM、SomaLogic,、HealthTell、AOBiome、GALT 、Imagu等美国及以色列的明星公司。
王俊当时表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那就在生命健康领域,得先有采集有效技术的技术,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数字生命大数据库,这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宣称的在已往的业务中所积累的大数据完成不同。
所以,碳云智能目前投资的企业都在采集生命不同层次的数据,而碳云智能则发挥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优势。
从事实上讲,2016年的出海资本大鳄——还应该算上碳云智能。抛开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这个因素,王俊本人作为成功科学家所拥有的国际影响力,或将令其相比一般的投资机构,更能得到海外创业者的信任和认可,并加入其数字生命联盟——尽管同样需要资本开路。但是,资本能解决的问题真不是问题,其以10亿元的融资,完成4亿美金的投资已经足够能说明问题。
王俊是否在情怀之外,早已洞察到华大基因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局限性,而选择重新下这一盘大棋,仍不得而知,火龙哥也不作猜测。
当然,这一盘概念上、模式上令人激动的棋局,在未来走得究竟怎么样,也得留待时间来证明——只要真的愿意并坚持10年、20年的时间单位来解码生命,那么,不管结果如何,仍然值得到以敬意。
相关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