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34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8年01月30日 06:40 管理员

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行业整顿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13至2014年,分期乐、京东白条、趣分期、爱又米纷纷上线,行业进入启动期。启动期的相关政策以鼓励业务发展为主,至2015年6月政策共批准成立了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入2015年,大量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产品涌现,其中包括2015年4月上线的花呗;政策方面,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提出“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在行业创新、政策鼓励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是,在快速增长的背后,出现了过度授信、暴力催收等不合规经营方式,2017年出台各项资质、业务监管政策,行业进入整顿期。

低资金成本、房贷转移、金融理念渗透、场景布设。2016、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大增,得益于四大发展动因。资金成本方面,2014年两次定向降准、一次降息后,2015年多次降息降准,15年下半年、16年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资金成本走低,使得消费金融有宽松的资金面和较低的资金成本。2016、2017年,银行房贷政策持续收紧,使得居民贷款需求向互联网化方式转移,这可以从房贷占比和房价走势关系上得到印证。自2016年第四季度起,个人购房贷款占居民消费贷款的比例出现负增长,但房价增速依然平稳,说明居民通过非房贷的口径获得住房贷款,同时可观察到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推出可用于购房用途的大额贷款。此外,金融理念渗透使得更多用户接受消费金融产品,场景布设提升消费金融渗透情况、提高使用便利度。

互联网消费金融覆盖场景交易规模占移动支付消费类58.5%。进入2017年下半年,资金成本上升、监管政策出台,支撑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红利不再,行业将逐步回归到自身产品需求、机构业务能力驱动的时代。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场景、人群两个维度的持续渗透。其中场景分为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就线上场景而言,被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覆盖的场景的交易规模占到移动支付消费类交易规模的58.5%。布局剩下的四成长尾场景,通过支付机构切入是其中一种方式,支付机构利用支付业务覆盖了众多线上场景,与支付机构合作可提升场景布局效率。

用户使用频次低的业务只能依靠产品本身变现。2C商业模式的变现方式分为产品变现和流量变现,消费金融因为其低频的属性,不具备流量变现的可能。总体而言,金融行为都较为低频,相对来说支付较为高频,从而具备流量变现的可能,其他大多数模式、产品都需要依靠自身业务产生营收来获取利润。因此,对于消费金融业务而言,对业务能力判断的关键要落足于产品带来的可见的收益,落足于利润表,落足于收入、成本配比。

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34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34页)


标签: TMT行业报告 金融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