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炎性肠病IBD治疗行业报告:MNC押注大市场(43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25年10月21日 06:57 管理员

创新药周专题: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美国和欧美高发,超过300万患者。发病机制仍不清晰,腹泻、腹痛、发热的症状严重到肠穿孔等致命并发症。IBD目前没有治愈疗法,轻-中度CD 患者仍以糖皮质激素或传统免疫抑制剂为一线诱导,中-重度活动期的一线生物制剂则以抗-TNF(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最具优势,因其起 效快、黏膜愈合证据充分且长期数据最完整。当抗-TNF疗效不佳、失应答或出现副作用时,临床主要转向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利生奇珠 单抗或JAK1抑制剂作为二线及后线方案。虽然生物靶向疗法对许多患者有效,但依然有高达30%的患者对初始治疗没有反应,高达40%的患者随 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消失。对新机制新疗法的需求急迫,可延长IBD患者治疗时间和寿命。 

IBD全球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370亿美金,艾伯维、强生、礼来、武田、默沙东、辉瑞、赛诺菲等TOP MNC均有布局IBD领域。在目 前已获批靶向药物治疗中,TNF单抗销售比例逐年下降,IL-23单抗及JAK抑制剂销售比例逐年增多。乌司奴单抗IBD适应症贡献四分之三,对应大 约78亿美元。维得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仅获批用于IBD适应症的药物,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61.07亿美元。近年来部分重大UC药物商业交易,多 个总额超50亿美金。TL1A作为新靶点,已获得了默沙东、罗氏和赛诺菲的加注,目前多个3期研究开展中。长效IL23/TL1A单抗或者TNF/IL- 23/TL1A组合的一些双抗也是迭代思路。我们认为,由于IBD发病机制复杂,复发耐药也比较常见,不同机制的二线疗法需求比较大,非常多新靶 点都有可能在二线治疗有一席之地,通过差异化竞争,有望成为重磅产品。

炎性肠病IBD治疗行业报告:MNC押注大市场(43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炎性肠病IBD治疗行业报告:MNC押注大市场(43页)


标签: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