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货文章正文

【防骗专栏】警惕创投圈的忽悠手段

干货 2017年06月23日 16:58 管理员

【防骗专栏】警惕创投圈的忽悠手段

创投圈子里,你忽悠我,我忽悠你的例子比比皆是。

VC会骗取创业者的idea和数据,然后自己另外扶植竞争者或者干脆自己下海创业。

也有创业者为自身发展和融资,煞费苦心忽悠投资人、合伙人、员工。

本文着重论述后者。

创业者忽悠投资人

刷单、刷榜、刷数据、夸大估值,虚报融资额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创友+创始人兼CEO戴春平曾发文揭露行业真相。

大多数需要做这些手段的创业者主要是想骗投资人的钱来达到融资。

做电商的现在大都做空包刷单,费点运费刷订单数据;

做App的主要是刷量刷榜来刷大数据,制造有大量下载、大量用户的假象;

做自媒体的,比如公众号,买假粉、刷阅读,以至让广告主、投资人来投钱。

这些已不属于什么行业内幕。

一个比较Low的创业者会还在继续用着这些手段:

他们不重视自身的产品开发建设,不重视用户体验,却每天都用这些说辞,千万遍地对每一个投资人这样复述。

但凡一个有点经验的、头脑冷静的人都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破绽。

做电商刷单的,比如淘宝卖家,你去看一下他们的宝贝评价、店铺流量跟成交量的对比,你就可以知道个五六成。

你要是还有办法从平台得到更多数据,比如店铺监控里用户电脑的机器码、MAC地址、内存编号、IP地址范围等大数据分析,你也几乎可以判断是否有无刷单。

做App的,创业者会兴冲冲登录三方数据后台给你看数据报表!

数据报表很完美,日活几万人,月留存达到70%。

但是当深入仔细看时却可以发现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比如一条数据里面,机型是小米2,但分辨率却是800×480,随便抽取五条数据的串号查询,均显示山寨机。

这就明显是模拟用户的刷量行为。

我自己本人遇到过一位创业者,他说他想做股权私募众筹的应用App,但是前期是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这是他所谓的前期准备大数据。

私募众筹的项目类型大家都在做,他后面做就是模仿,这是无疑的。

公众号名称也是模仿,别人做得好的叫作什么猫,他取名叫作什么牛。

别人早期玩社群赚到钱转型转行了,他后来者也要学着做社群,还要设置门槛,打赏几百块钱才允许进群,还一个月一涨,关键群里只分享他自己的广告,没有分享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这是他无形中在给自己埋的定时炸弹。

他的假最夸张的就假在公众号的粉丝数量上,从帐号刚注册到目前两万出头的粉丝,有两万是买的假粉。

他就拿这两万多的数据说事拉人做他的股东,说他有两万的精准粉丝。真是呵呵!

一个平时单篇阅读量才几十的,粉丝增长速率才二十三的,一年多就冒出了两万多精准粉,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不过他玩了一年,也没拉到几个投资他的股东。

创业者忽悠投资人的,除了项目造假,还有可能是团队造假、个人信息(学历、经历)造假等。

创业者忽悠合伙人

有个笑话是:我有个很好的idea,也准备好钱和渠道了,还缺个技术合作人……

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于,做互联网的,没有技术,做任何创业产品都是虚的。

可见技术合伙人对于早期项目的启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合作人对于创业项目的早期有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但是一旦时机成熟,很多创始人也是把技术合伙人踢出局。

同理也包括运营合伙人、市场合伙人……

通常的作法就是,产品原型设计好之后,偷偷摸摸拿走所有技术资料后,然后就正式通知你,公司不需要你了,可以走了。

这种事的预兆是,一个负责运营的老板,突然拐弯抹角地要技术资料,削减负责人的职能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隐隐预料会到有这种结果。

比较聪明地做法是,你可以在设计时留下了特殊Bug,然并没有需要在所有的正式技术文档中出现。

当老板正式把你踢走,然后第三天SB老板又给你打电话说是误会让你回去继续弄时,你再跟他呵呵一句,然后潇洒地挂断他的电话。

之所以会出现开掉技术合伙人的问题,通常是项目刚开始启动时创始人只有一个想法。

创始人不想或不能承受项目启动时技术岗位的市场定价,所以才要找技术合伙人。

况且互联网创业,开始时技术成本还是相当大的成本。

当项目有起色拿到投资或有一定的市场数据或创始人认为这个公司可以能承受技术岗位成本的市场定价了,却发现原来给所谓技术合伙人的股份太亏。

而且发现技术合伙人还没有市场的技术工人好使,公司这时候发展技术不再是瓶颈,没了原来的技术合伙人公司也照样正常运转,而且可能更好。

说白了开掉技术合伙人大部分是因为创始人给的前期承诺的现在违约失信和玩不起的心里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创业者忽悠合伙人的做法还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拖着不签书面的用工合同、股权协议书等。

创业者忽悠员工

创业公司除了技术欠缺,招人也是件难事,因为除了工资低,福利少,企业文化还有各方面因素都是不足的。

那么,最有办法招到人的办法便是分股权的形式来招聘。

以本人自身经历为例,怪也只能怪自己还是too young才会被忽悠,并浪费两个月的宝贵青春时间。

曾经我失业找工作,在多次的面试失利后,感叹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就业形式不乐观,我的心里也很迷茫困惑和无助。

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告诉我说他们正在招人,因为是初创期,所以也分股权。

这给了我很大的希望,也放松了警惕。

面试时,他没有了解我的从业经历和经验情况,他跟我说的是他三次创业失败的事件,以及他的知名度。

因为当时从没亲身面对过这样所谓的很有知名度的连续创业者,他的述说让我很是敬佩崇拜他,他跟我说会分一小点的股权给我,我就是以合伙人的身份跟他共事。

他只是简单提及了一下,而我当时没细问,他也没细说,就这样爽快地互相答应做同事了。

那时候我微信的好友都知道我的昵称叫做【某某合伙人】,那是被他抢过我的手机并强制改名、换二维码做头像。

有人表示敬意地问我说,你是**合伙人?

我只是微笑地转移话题,毕竟只有自己清楚我其实只是员工的身份。

我就这样倾力地用我的能力,用我的方法,还有用他的现有资源,把他的自媒体做起来了,把品牌知名度也提高了,并帮他招募到众创空间的入驻团队。

但是,当我多次问及他承诺的股权问题,还有他当初所说的股权私募众筹创业项目时在他多次地推迟和不明确答复后,我终于明白原来他跟我玩股权占比的数字游戏,他的创业项目也根本还没有想做!

这只是他圈钱的一个虚拟项目。

他只是变相地用低成本来雇佣我给他打杂。

于是我就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青春时光这样浪费在一个虚伪的创始人身上,更呆不下这种公司了。

本人的事例也牵涉到上面所说的创业者忽悠合伙人的观点。


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合伙人只有自己清楚。

又或者只是创业者忽悠你几个月,变相雇佣你的方法呢?

所以,创业者会忽悠员工的手段是,口头承诺分股权来变相低廉用工、给你画大饼、套取你的运营idea和方法。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发展,就算给你20%的股权,你也无法套现,对你来说也是没用;一个idea你没有得到核心,你也只是叫做山寨。

擦亮自己的双眼

识别出各种骗局

并在适当时机戳破

我想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创投界的圈子和就业环境。


标签: 陷阱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