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的早期应用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最初旨在为运动障碍患者提供新型辅助技 术。随着 BCI 技术的进步,脑机接口逐渐扩散至心理健康、智能家居、虚拟现...
2025-01-16 100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卫材药业营业收入在日本药企中排名第五,与第一三共、中外制药在营收 体量方面同属第二梯队(武田、大塚制药与安斯泰来为营收规模第一梯队)。卫 材药业营收规模居中,但净利率水平较高,净利润与营收规模第一梯队的武田 药业和大冢制药相近,研发开支占比居前列。卫材的前身日本卫材成立于 1941 年,1944 年和樱冈实验室合并,50 年代 初期的业务以维生素 B、维生素 E 为主,这些 OTC 药物业务一直是卫材业务的 一部分。1955 年日本卫材改名卫材,1961 年在东京和大阪交易所上市,在此 期间又推出了一些胃肠类药物。此后卫材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 60 年代上市到 80 年代,以 OTC 药物为主,70 年代开始早 期的国际化拓展。这段时间日本受益于国内医保扩容,医药行业快速发展。 1966 年开始的亚洲业务拓展是卫材迈向全球性公司的第一步。1969 年在 中国台湾省、1970 年在印尼、1974 年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开设子公司,进行 海外业务拓展。 1976 年到 1986 年,卫材业务快速发展,帮助公司在国际舞台上立足;期 间推出了维生素 E、外周神经治疗药物。1981 年卫材美国成立,主攻化学制药 业务,1983 年卫材鹿岛工厂建立并开始涉及原料药(API)业务,1984 年推出 重磅产品胃溃疡药物 Selbex,该产品峰值收入达到 300 亿日元。 第二阶段:80 年代末到 2000 年,卫材制定以研发驱动的策略,市场寒冬 环境下苦修内功。
日本国内进入医保控费阶段,医药工业增速下滑,1995 年- 2000 年医药工业持续零增长;卫材加大海外业务拓展,海外业务占比从不到 5%提高到 31.4%,维持了业务的稳定性。期间由于国内医药行业进入寒冬,且 公司研发投入上升,公司股价 10 年基本 0 增长。 1987 年卫材发布第一个 5 年计划,以创新为战略导向,同年波士顿研发中 心建立;1988 年在新泽西、伦敦建立临床研究基地;1990 年伦敦研发中心成 立,和英国伦敦大学建立科研关系;1997 年在日本大阪成立 KAN 研究所; 期间卫材也在泰国、中国(香港、北京、沈阳、苏州)、美国新泽西、英国 伦敦、德国、法国巴黎、韩国首尔等地成立销售中心。 期间最大的成果是,1997/1998 年公司两个超级重磅产品盐酸多奈哌齐 (Aricept)/雷贝拉唑(Pariet)分别上市,其峰值收入之后分别达到 3224/2288 亿日元,驱动了卫材往后十年的发展。 第三阶段:2000 年至今,全球布局使卫材成为跨国药企巨头,卫材在研发 成果的驱动下快速成长,市值增长 6 倍。 2004 年卫材伦敦成立并成为欧洲的总部,同年在印度孟买成立销售中心; 2005 年在意大利米兰、瑞士苏黎世、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销售中心;2006 年 在新加坡成立临床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在葡萄牙的里斯本成立销售中心。 2007 年,卫材并购 Morphotek(一家美国抗体研发企业);2008 年并购 MGI(一家美国肿瘤生物药企业);同年在中国上海成立子公司;重磅产品 Humira 在日本上市,卫材获得该产品在日本的商业化权力。
标签: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脑机接口的早期应用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最初旨在为运动障碍患者提供新型辅助技 术。随着 BCI 技术的进步,脑机接口逐渐扩散至心理健康、智能家居、虚拟现...
2025-01-16 100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中药NDA流程主要为:药审中心承办-进入新报任务(平均240天,包含统计/药理毒理/临床/药学/合规等任务 -1至2个月-进入补充资料任务 (平均60...
2025-01-13 77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目前,医用同位素的生产主要靠研究堆、回旋加速器生产制备。截止 2023 年底,全球可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的研究堆堆不到 80 座,制备放射性药物的 回旋...
2025-01-09 61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锥形束 CT(CBCT)目前主要应用于口腔诊疗领域,国产化率已经 达到较高水平。从应用场景来看,锥形束 CT 设备在口腔诊疗领域的 使用场景非常广泛,...
2025-01-07 70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全球 CKD 患者基数庞大,我国成人患病率约 10.8%。根据艾昆玮援引华盛顿大学卫生 计量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数据,2019 年全球约 7 亿...
2025-01-06 54 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