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工业机器人行业报告:跟踪和预测市场需求(53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9年10月18日 07:08 管理员

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中期上限 1200,中国目前 750 IFR 暂未公开 2018 年各国分行业机器人密度,我们基于机器人保有量行业 拆分,估算 2018 年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 750 台/万人。2010-2017 年, 日本、德国、美国三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在 1200 左 右波动,2017 年韩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2435,是日、美、德的两倍。 中国同为汽车制造大国,我们认为 1200 是中期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上限。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中期上限 200,中国目前 43 根据制造业工人数量修正非汽车行业工人数量,拆分非汽车行业机器人保 有量,我们测算 2018 年中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43 台/万人。韩国、 日本、台湾 3C 电子产业比重较高,韩国国情特殊,暂不做参考;以日本、 台湾为主要参考,我们认为 200 是中期密度上限。考虑到中国不同于日本、 台湾,除汽车、3C 电子、金属加工外还有广大长尾制造市场,而长尾行业 密度提升大大慢于 3C 电子,因此综合考虑,我们认为 100 是中国非汽车行 业中期机器人密度的上限。

预计 5 年后(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达到中期密度目标 合理性分析:2023 年达到汽车 1200、非汽车 100 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 度。中国同为汽车制造大国,2013-2018 年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提升 了 1.7 倍,我们中观假设 2019-2023 年提升 0.6 倍到 1200 左右;而 2013-2018 年 5 年中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从 8 高速增长到 43,增 长了 4 倍,我们中观假设 2019-2023 年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再增长 1.3 倍到 100。  2020-2023 年复合增速 16%,机器人密度达到 134,本体增量 76 万台 结论:2020-2023 年机器人销售增量 76 万台,本体市场 1194 亿元、 集成 4776 亿元,复合增速 16%。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 57.5 万 台左右,达到中期密度上限对应 119 万台机器人保有量,加上折旧量, 预计对应 2020-2023 年 76 万台机器人新增量、1194 亿元本体市场、 4776 亿元系统集成市场(按 4 倍价值扩大),2020-2023 年机器人销量 复合增速 16%。 2023 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到 134。假设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机器人 密度 2023 年分别达到 1200 和 100,假设 2023 年中国制造业工人数量 降到 8900 万,汽车制造工人数量下降到 270 万,其他制造业工人 8680 万,得到 2022 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 119 万台,整体密度 134。 价格假设:2017 年本体均价 20 万元/台,根据产业调研假设未来价格 年降幅 5% 折旧假设:汽车行业机器人一般使用 5 年,3C 及长尾使用 3 年,到期 后一部分报销,一部分二手销售。我们假设 2018 年折旧报废量为 5 年 前(2012 年)销量的 70%,以此类推。 销量增速假设:2019H1 市场负增长,下半年回暖,全年预计在-5%增 速。根据汽车、3C 下游的数据分析,5G、新能源等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2020-2023 年机器人市场增速预计回到两位数。 集成市场假设:根据产业调研,假设集成市场大致为本体的 4 倍。

控制器国产已经实现突破。控制系统成本占比 12%,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国产品牌已经掌握,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软件部分,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一些差距。 机器人控制器和本体绑定效应强,单纯做控制器难以突围。控制器由于其 “神经中枢”的地位和门槛相对较低,成熟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以 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术体系。因此控制器和本体绑定效应强,市场份额基 本跟机器人本体一致。国际上有 KEBA、倍福、贝加莱这样提供控制器底层 平台的强势厂商,国产单纯做控制器的企业难以突围。 控制器未来趋势在于标准化和开放性。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封闭构造,带 来开放性差、软件独立性差、容错性差、扩展性差、缺乏网络功能等缺点, 已不能适应智能化和柔性化要求。开发模块化、标准化机器人控制器,各 个层次对用户开放是机器人控制器的一个发展方向。机器人接口统一是大 趋势,未来可能会出现提供控制器模块的平台型企业。

工业机器人行业报告:跟踪和预测市场需求(53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工业机器人行业报告:跟踪和预测市场需求(53页)


标签: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