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研究报告(90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21年11月21日 06:49 管理员

2020 年,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 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成渝地区、 珠三角等五个重点区域的污染物浓度相比 2019 年均有下降,其中 SO2 和 NO2 年评价值全面达 到国家二级标准,但 PM2.5 和 O3 在较多地区尚 未达标。 2020 年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PM2.5 年平均浓度为 33 µg/m3 ,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 级 标 准(35 μg/m3 ), 相 比 2015 年(45 µg/ m3 )下降 28.5%(图 2-1a)。2020 年,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 202 个城市环境 空气质量达标,占比达到 59.9%;其中 PM2.5 年 均 浓 度 达 标 城 市 数 量 为 212 个, 占 比 达 62.9%。长三角、成渝地区的 PM2.5 浓度呈稳 步下降趋势,2020 年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的 PM2.5 浓度仍然较高,且部分年份有波动。考虑到气 象条件和 2020 年新冠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年际 变化影响,基于污染物浓度的三年滑动平均值 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了评估。2015~2020 年,全国及各重点区域的 PM2.5 浓度三年滑动 平均值持续下降(图 2-1b),显示我国《大气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 动计划》等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 年, 全国约有 22% 的人居住在全年日最大 8 小时 浓度的第 90 百分位数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 160 μg/m3 的地方,是 2015 年的约 7 倍,且 各重点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2020 年人 口加权平均的超标天数(即日最大 8 小时 O3 浓度大于 160 µg/m3 )为 21 天,比 2015 年多 14 天,各重点区域的人口加权平均超标天数为 14~63 天,臭氧污染问题日渐突显。空气污染的形成、累积和消散以及自然源排放与多种气象因素密切 相关(例如风速、辐射量、湿度变化等)(Zhang et al., 2019b; He et al.,  2017)。因此,分析不利气象条件对我国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更为科 学精准地制定清洁空气政策。本指标利用气溶胶污染条件指数(PLAM 指数, 与 PM2.5 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性)(Zhang et al., 2009, 2019b; Wang et al.,  2012, 2013a),综合诊断和量化了多种气象要素对 PM2.5 年际变化的贡献; 另外,分析了我国及重点区域总辐射量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定性表征了其 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图 2-3 展示了 2015 年至 2020 年我国重 点区域 PLAM 指数的年际变化。在京津冀地区, 2015 年之后气象条件持续转好;与 2019 年相 比,2020 年气象条件转好约 11%,表明在此 地 区 2020 年 相 较 2019 年 的 PM2.5 下降中有 约 11% 的降幅来自气象条件的贡献。汾渭平原 气象条件的变化和京津冀地区类似。在长三角 地区,2015 年至 2020 年气象条件也是持续转 好,与 2019 年相比,2020 年气象条件在此地 区转好约 13%。在珠三角地区,自 2015 年以 来 PLAM 指数值很少超过其阈值(80),且在 2017 年之后进一步转好。在成渝地区,2016 年至 2020 年不利气象条件呈现转好的趋势,与 2019 年相比,2020 年气象条件在此地区转好 约 5%。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研究报告(90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研究报告(90页)


标签: 节能环保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