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可控核聚变行业报告:新一代托卡马克的建成(24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25年04月01日 08:57 管理员

追溯人类研究核聚变的历史,为何可控核聚变至今尚未实现?可控核聚 变至今尚未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研究进展的曲折性以及聚变点 火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早期,人类在二战后开启了核聚 变技术的探索,尝试了多种技术路径,托卡马克技术在 20 世纪 60 年代 脱颖而出并成为主流研究方向,但在后续发展中,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 代,科学家们发现等离子体中存在非线性微观不稳定性引发的湍流,导 致反常输运现象,严重破坏了托卡马克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效果,使得聚 变点火的目标难以达成。 ITER 的诞生背景及其建设进程始终低于预期的原因?ITER 的诞生源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核聚变研究的挫折,聚变点火的希望被寄托于下一代 装置——ITER。但由于其建造成本高昂,美苏等超级大国难以独自承担, 因此 1985 年在日内瓦峰会上倡议由多国共同启动该项目。然而,ITER 的建设进程始终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其规模过大导致技术难题频发; 法国核安全局对辐射防护措施提出更高要求,暂停了组装工作;供应链 问题、监管僵局以及多国合作的协调难度也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ITER 项目涉及 35 个国家,各国在技术标准、资金投入和管理流程上存在差 异,决策过程缓慢,科研团队在技术细节和设计理念上存在分歧,进一 步增加了协调成本。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 ITER 项目自启动以来多次延 期、成本超支,建设进度远未达到预期。 商业聚变公司的定位是什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哪些?商业聚变 公司的定位主要集中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化落地推动核聚变技术的 商业化应用,目标是实现聚变发电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这些公司致力于 开发小型化、低成本的聚变装置,以加速技术迭代和降低研发风险。代 表性企业包括美国的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公司,其通 过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显著缩小了托卡马克装置的尺寸,降低了建设成 本和周期。商业公司的发展逻辑普遍遵循“小装置、低成本、快速迭代” 的原则,为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提供了灵活的路径,推动行业按计划逐 步推进,预计在 2030 至 2040 年间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可控核聚变行业报告:新一代托卡马克的建成(24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可控核聚变行业报告:新一代托卡马克的建成(24页)


标签: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