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资源名称:2024年MSCI ESG评级洞察报告(40页)...
2025-03-31 24 经济报告
由于区域一体化产生了更强的集聚效应, 大湾区开始表现出单一城市的很多特征。 企业选址时将客户和供应商的位置纳入考 虑范围,采用就近原则,实现交通与沟通 成本最小化。随着城市之间的连通性更为 紧密,每家企业对劳动力、设施和供应商 的独特需求也能更好地得到满足,因为技 术劳动者在大湾区内出差或调任至任一城 市极为方便;同时,物资在大湾区内的流 转效率也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快捷 而丰富的信息思想交流促进了更多的学 习与创新,大湾区内的专家通过高频交流 所产生的合作与创新,是分散的城市群难 以企及的。而且,相关行业企业在地理位 置的邻近将产生“网络效应”,即当创新 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且交流频繁时,创新 理念的传播速度便会加快。这一“网络效 应”正是硅谷今日辉煌的基石。 区域内通勤效率的提升大大缩短了城际交 通时间。例如,大湾区内的直达路线变得 更多,特别是来往非核心城市的路线。由 于交通系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将更多的人 送往更远的城市,整个大湾区的潜在劳动 力市场就扩大了,区域内的生产力也不断 提高,创新能力更上层楼。由于30分钟至 一小时的通勤圈得到扩大,企业因此更容 易招揽到一流的人才2。基于类似逻辑, 大湾区外围城市的发展也将因通勤效率的 提升而加速。
我们认为深圳是大湾区的首要增长极,高 度集中的科技产业与创新产业能够带动其 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深圳将在已有基础上 不断巩固其创新中心的地位。例如,在人 工智能、5G、机器人和基因技术方面所 积累的知识产权将开拓广阔的新应用领域 并催生大量新企业。同时,像国家超级计 算深圳中心和国家基因库等一系列科研基 础设施,将在提升深圳基础科学研究能力 的同时,为大量相关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服 务与研究支持。未来,深圳科技产业的聚 集性必然进一步提高,华为、腾讯、大疆 创新和华大基因等一众头部企业正为此奠 定基础。 我们认为,正如硅谷推动全球软硬件产业 的发展那样,深圳模式将产生涟漪效应辐 射整个大湾区乃至全国。在中短期内,科 技与创新产业将吸引更多的金融服务及 工业设计公司。我们预计,在市场的驱 动下,深圳的制造业及劳动力构成将向 研发、芯片组和精密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 集中。从长远来看,随着与生产相关的制 造活动向东莞、中山和惠州等周边城市转 移,大湾区的分工将更加清晰,促使经济 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产生知识外溢效应。 同时,作为创新领导者,深圳也有望带动 广州的科技产业发展。
标签: 经济报告
相关文章
2024 年,全球经济保持低位运行。其中,美国经济在主要发 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在高利率环境下,其各项经济数据远 超预期;在维持一年多的超高基准利...
2025-03-25 40 经济报告
优势产品进一步突出。全国纳入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 597 种,广东生产 514 种,其中汽车、智能手机、工业机器 人、无人机等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
2025-03-20 32 经济报告
英国是中国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2023年,中国对英直接投资流量为16.7亿美元,同比下降41%(如图1-2所示 ,但仍居中国对欧洲直接...
2025-03-20 23 经济报告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显著下降。2022 年和 2023 年连续两年出生人数只有 900 多万。上一次中国出现这一规模的出生人口要追溯到抗战时期的 1...
2025-03-15 60 经济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