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类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例,从2017年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历经八次遴选,八批累计公示1686家,经过三年一次的复核后,现存1557家...
2025-04-16 40 经济报告
我们认为,城市规划与定位也在城市人才发展道路中 扮演重要角色,从城市发展基础、模式、经济、财政、民 生、市场建设等经济贡献相关指数看大湾区各城市人才需 求分布是不可分割的因素。深圳因毗邻香港而成为特区, 并依靠地理、政策、创新活力等多项优势相辅相成,深圳 成为大湾区 GDP 贡献占比榜首,同时,广州城市定位从以 往的强调省会门户功能转向老城市新活力,发展重点从商 贸物流功能转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 同步启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成功实 现城市经济稳定增长。其次是佛山、东莞等。同时,受 “莞深融城加速”“广佛同城化发展”大湾区“广深双核 心”周边城市佛山、东莞正积极发挥湾区产业协同效应,因此,2021 年在线职位数同比增长在大湾区处于领先地 位,其次为深圳、惠州、珠海。如图 2.1.2 所示。根据智联招聘推出“2021 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 名”报告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100 强中,深圳位 居第四,广州位居第五。深圳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 才政策有吸引力,同时拥有华为、腾讯、平安等众多著名 企业,持续保持人才净流入上升趋势,人才虹吸效应明 显。广州坐落珠江出海口附近天然良港优势,面向海上丝 绸之路,交通便利,同时,依托大湾区“省会门户城市” “国际都会”定位,把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 都市为目标,优化交通运输、商贸、生产力等城市功能布 局,抓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下,扩大 城市影响力同时提升人才竞争力。
因此,在流入湾区人才 近七成选择广州或深圳大趋势下,两地在人才需求旺盛的同时人才聚集效果明显,各岗位人才供需比稳步上升,其 中,深圳供给指数 19.97,广州供给指数 16.63,平均每个 职位的投递简历数超过 10 个,肇庆、江门、中山的供给指 数相对较低。见图 2.1.3。从“十四五”规划看大湾区内陆九个城市产业发布职 位数量分布呈现差异性,洞察城市人才需求和当地产业结 构特点相关联性。 深圳凭借以电子为主的制造业、互联网及以金融信息 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实现对广州经济总量追赶同时。在未 来,2021-2025 年间,依托大湾区建设,深圳产业布局转向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齐头并进,向高质量发 展、城市示范区等目标前进。广州则在“枢纽之城、实力 之城、智慧之城、品质之城”发展构思中,打破过往以传统制造、传统服务业为经济支撑产业布局,向新一代信息 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转型、实现工业比重持续下 降。因此,深圳和广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都超过各自 城市在线职位数的 35%。惠州和东莞的高端设备制造占比相 对较高。广州、珠海和江门的生物医药职位数占比相对较 高,以广深为“双核心”,辐射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数字湾 区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如图 2.1.4 所示。
标签: 经济报告
相关文章
以两类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例,从2017年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历经八次遴选,八批累计公示1686家,经过三年一次的复核后,现存1557家...
2025-04-16 40 经济报告
根据 IT 桔子数据,从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2021 年是最高点,达到了 620 家;2017 年 A 股 IPO 显著提速,上海和证券两大交易所的...
2025-04-15 48 经济报告
数据显示,线上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体现了 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 转型的阵痛(如服务、质量、售后高频类投 诉),也一定程度暴露出数字...
2025-04-07 29 经济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中国经济运营面临诸多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 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形势没有变。从经济基础来看,我国拥...
2025-04-07 68 经济报告
2025年3月1日-3月16日,共计1,500+新闻媒体对晚会进行了报道。其中传统媒体报道新闻 63W+篇,社交媒体方面,共收集到133W+篇相关信息...
2025-04-07 43 经济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