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 473GW,同比增长 13.9%,可 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 3.87TW。太阳能和风能继续主...
2025-01-13 81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氢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一位,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约占宇宙已知物质总质量的75%, 可从水、化石燃料等物质中制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载体。氢是已知的最轻的元 素,其密度是空气的1/14,在正常的大气压和温度下是可燃的气体,与其质量相比具有 高能量密度,因此燃烧热值较高,是同质量焦炭、汽油等化石能源燃料热值的2-4倍;同 时氢气的燃点较低,但爆炸范围宽、扩散系数大,发生泄漏后易消散,在开放空间内相 对安全可控,因此安全性相对较高。氢不同于现有能源结构中的其他物质,是可以通过 再生能源生产的能源载体,发展潜力巨大。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下游应 用场景丰富的特点。在双碳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以风电、光伏、水 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获得大力发展,2012至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量的 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8.26%和56.81%,截止2021年底累积装机量分别达到32848和30656 万千瓦。因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的特性,通过“电-氢-电”的转化方式,形成长时间 或季节储备电量的最优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方式,并实现发电、储电、用电全过程 零碳排放。
从安全高效角度,氢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效降低我国在石油、天然 气领域对进口的依赖程度(202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分别是71.75%和 44.95%),同时通过电氢耦合的形式缓解我国电源侧和负荷侧空间错配的问题,促进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区域之间的平衡,提升我国能源体系的安全性和运作效率。氢能产业链条较长,涉及能源、化工、交通、工业制造等多个行业。氢能产业链的上游 包括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氢气供应环节和相关设备、部件的研发、制造环节; 中游环节涵盖了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气轮机和氢内燃机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领域, 是衔接上游氢气供应与下游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氢 既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又可以作为能源载体,下游应用场景丰富,涉及交通、工业、建筑、 储能等多个领域。氢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难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其制取依赖于不同的技术路径和 生产工艺。目前主要的制氢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以及其他 方式。化石能源制氢主要包括以煤、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主要包 括焦炉煤气、氯碱尾气等提纯制氢;电解水制氢主要指的是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电 解水(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水(SOE)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等制氢方式;其 他制氢方式则主要包括了生物质制氢、核能制氢、光催化制氢等。
标签: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 473GW,同比增长 13.9%,可 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 3.87TW。太阳能和风能继续主...
2025-01-13 81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液态锂电池过热容易失控,产生各类安全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过度充电、撞击、短 路、泡水等因素会导致电池热失控,导致燃烧、爆炸等安全风险。当液态电池温度上...
2025-01-13 104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辐照加工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辐照灭菌、检验检疫以及物质改性。根据辐照所产生的的加速电压的不同,辐照加工的主应用种 类较多,包括辐照化工、辐照灭菌、环境保...
2024-12-31 68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超高表面反射率的极细三角导电丝可使得电池表面的等效遮光面积降低到1%以下,SMBB约为3%、 0BB约为2.5%,我们预计叠栅+TOPCon的组件功率...
2024-12-26 89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国内24年开始加大支持力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 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
2024-12-25 112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根据 GWEC,预计全球风电新增装机从 2023 年的 116.6GW 增长到 2028 年的 182GW,CAGR 为 9.31%。其中,陆风新增装...
2024-12-25 66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