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类研究核聚变的历史,为何可控核聚变至今尚未实现?可控核聚 变至今尚未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研究进展的曲折性以及聚变点 火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
2025-04-01 13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钠离子电池基本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被称作“摇椅式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与锂离子电池相同,钠离子电池也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 和集流体组成,正负极之间由隔膜隔开以防止短路,电解液负责充放电的时候离子在 正负极之间的传导,集流体则起到收集和传输电子的作用。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充电时,Na+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液传导进入到负极,使正极处于高电势的贫钠态, 负极处于低电势的富钠态。同时,有相同带电量的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入到正极 以保持电荷的平衡。放电过程则与充电过程完全相反,Na+从负极脱嵌,经由电解液穿 过隔膜重回正极材料中,电子则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回到负极。由于钠离子电池的充 放电过程完全对称,均是由钠离子和电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导而完成,因此钠离子电 池同锂离子电池一样被称作“摇椅式电池”。钠离子电池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量产在即。钠离子电池起源于 1976 年, Whittingham 报导了 TiS2的可逆嵌锂机制,并制作了 Li||TiS2 电池,Na+在 TiS2 中的可 逆脱嵌机制也被发现。到 19 世纪 80 年代,Delmas 和 Goodenough 相继发现了层状 氧化物材料 NaMeO2 (Me = Co,Ni,Cr,Mn,or Fe)可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此发现奠 定了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基础。随后,Stevens 和 Dahn 发现硬碳材料具有优秀的钠离 子脱嵌性能,该研究成为钠离子电池领城的重大转折点。
至此,钠离子电池两大关键 材料得到确定,也为后续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2015 年,全球首颗 18650 圆柱型钠离子电池诞生,该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90Wh/kg,循环寿命超过 2000 次,再 一次推进了钠离子的商业化进程。随后,我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 2021 年,中科海纳推出了全球首套 1MWh 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并成功投入运行;随后,宁德时代推出能量密度达到 160Wh/kg,15 分钟可充满 80%的电量, -20℃可放出 90%电量的钠离子电池。至此,钠离子电池即将迈入到商业化阶段,大规 模量产在即。碳酸锂价格高企,锂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推动钠电池加速产业化。根据安泰科披 露的数据,截止至 2022.10.13,工业级碳酸锂平均报价为 50 万元/吨,电池级碳酸 锂平均报价为 52.5 万元/吨,价格创历史新高。在碳酸锂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锂电正 极材料成本亦是水涨船高,价格也是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 截止至 2022.10.13,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报价为 16.32 万元/吨,价格处于历史 高位。正极材料价格的上涨,势必造成锂离子电池的大幅上升。而且,从原料端来 看,钠离子电池原材料碳酸钠的价格远远低于锂离子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根 据 iFinD 数据,截止至 2022.10.13,碳酸钠的价格仅 2791.67 元/吨,与碳酸锂 52.5 万元/吨的价格相差甚远,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天然的优 势,尤其是在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更为显著,锂离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将推 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标签: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追溯人类研究核聚变的历史,为何可控核聚变至今尚未实现?可控核聚 变至今尚未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研究进展的曲折性以及聚变点 火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
2025-04-01 13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机柜外:1)HVDC和UPS的对比:HVDC核心在效率和可靠性上有所升级,效率方面:拓扑结构比 UPS 简单,少半个变压器,成本更低,转化效率 更高,...
2025-03-31 22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从各类数据中心供电架构的优劣势来看: 1)交流 UPS 供电架构:①优点:输出的电能品质高;无转换时间。②缺点:供 电效率较低,电能损失严...
2025-03-30 30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BC 电池是一种将太阳电池的发射极、背场、基区、发射极电极和 背场电极均设计在电池背表面的高效率硅基太阳电池。IBC 电池将 栅线做到背面,避免金属栅...
2025-03-28 34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美国一次能源结构: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占据主力地位,核能利用不 温不火。作为传统的能耗大国,二十世纪美国能源消费较为依赖传统化石能源(传 统化...
2025-03-28 29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