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类研究核聚变的历史,为何可控核聚变至今尚未实现?可控核聚 变至今尚未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研究进展的曲折性以及聚变点 火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
2025-04-01 14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发展历史悠久,2010年后钠离子电池加速产业化进程。钠离子电池研究起步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几乎与锂电池同时。但此后钠离子电池的 研究陷入停滞(1990s),早期被设计开发出来的电极材料如MoS2、TiS2以及NaxMO2电化学性能不理想。2010年以来,根据钠离子电池特 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正负极材料,在容量和循环寿命方面有很大提升。2017年,中国首家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公司中科海纳成立,此后不断 在商业化领域取得突破。2021年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2022年全球首批量产1GW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产,钠电持续产业化,宁德 时代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生产。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速,国内外已有超过二十家企业正在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相关布局。国外企业主要包括英国FARADION公司 、 法国 NAIADES 计划团体 、 美国NatronEnergy 公司、日本岸田化学、丰田、松下、三菱化学。国内企业主要包括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宁德 时代等。从规划来看,钠电企业多于2022-2023年实现量产,2023年或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目前国内已规划的钠离子电池产能约为 19GWh。经统计现有项目公开信息,我们预计2022年钠离子电池投产产能为2GWh,均为中科海纳项目。2023年钠离子电池投产产能为7.5GWh,包 括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和多氟多项目。其中,传艺科技中试已投产,一期规划提升至4.5GWh 。
维科技术与钠创新能源合作的2GWh项目环评 手续正在办理。多氟多已建成钠离子电池产能1GWh,并开展线下评测。假设1GWh钠离子电池需要0.25万吨正极材料,2023年钠离子电池 的投产预计带动正极材料需求约为1.38万吨。以2023年单价7万元/吨计算,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约为9.63亿元。国家推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多项政策落地。钠离子量产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在政策支持下整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21年8月,工信部发 布提案答复函,将组织有关标准研究机构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并在标准立项、标准报批等环节予以支持。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产 业动态,结合相关标准研究有关钠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理想情况下,钠离子能够完全进行可逆的脱出与嵌入,而不会造成晶体结构的破坏。电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研发理想的钠离子电 池正极材料是推进钠离子电池的关键。当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 三种正极路线各有所长,未来或将共存。层状氧化物体系制备方法简单,比容量和电压较高,但在空气中稳定性差。聚阴离子体系具有较好的 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但导电率一般较差,采用碳包覆和掺杂手段使能量密度提升。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但 存在结晶水难以除去和过渡金属离子溶解等问题。层状氧化物体系成熟度较高,预计率先实现产业化。而普鲁士蓝类成本低,比容量和能量密 度高,倍率性能优异,未来潜力较大。
标签: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追溯人类研究核聚变的历史,为何可控核聚变至今尚未实现?可控核聚 变至今尚未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研究进展的曲折性以及聚变点 火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
2025-04-01 14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机柜外:1)HVDC和UPS的对比:HVDC核心在效率和可靠性上有所升级,效率方面:拓扑结构比 UPS 简单,少半个变压器,成本更低,转化效率 更高,...
2025-03-31 22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从各类数据中心供电架构的优劣势来看: 1)交流 UPS 供电架构:①优点:输出的电能品质高;无转换时间。②缺点:供 电效率较低,电能损失严...
2025-03-30 30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BC 电池是一种将太阳电池的发射极、背场、基区、发射极电极和 背场电极均设计在电池背表面的高效率硅基太阳电池。IBC 电池将 栅线做到背面,避免金属栅...
2025-03-28 36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美国一次能源结构: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占据主力地位,核能利用不 温不火。作为传统的能耗大国,二十世纪美国能源消费较为依赖传统化石能源(传 统化...
2025-03-28 29 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