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或为人形机器人多代际更迭最受益环节。机器类人化发展契合现实世界需求, 2025 年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且行业需求有望高增。参照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8 22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一架飞机从首飞到真正投入商业运营大致需要研发试飞、适航试验等等项目。 ARJ21 已于 2014 年 12 月拿到型号合格证(TC,适航证之一),两年多之后又再次拿 到了生产许可证(PC,适航证之二),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商业运营四年有余;而目前 C919 仍处于首飞成功之后的高强度、大密度的试飞当中,近日,C919 取得中国民用 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签发的型号检查核准书,正式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一般而言,适航取证阶段是指从飞机首飞到取得型号合格证这一阶段,该阶段对 于我国 C919 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迈向国际市场是最为艰难且重要的考验。ARJ21 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积累了商用飞机研制的完整经验,还建立了一个完整 的民机试验试飞体系,与此同时,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也具有了与世界同行同等 的适航审定能力,完成了一整套“取证”之路。其中所获得的经验,部分已经在 C919 上开花结果。 2.1.从立项到首飞,我国项目进度不落下风 飞机的研制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每多花一年的时间就意味着飞机成本的 大幅提升。我国运-10 项目的流产很大原因可以归结为资金的不足。我们抛开 ARJ21 技术方面为 C919 带来的积累和经验,从时间节点上来对比两种机型的发展进度,并 将 C919 和其竞争对手空客 A320 的发展进度也进行对比。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出,立项到首飞,ARJ21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用喷 气式客机花费了 6 年半的时间,C919 和 A320 基本都花费了 10 年。在这 10 年中,考 验的是飞机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用客机在设计 到制造水平方面与国外相差不大。但从首飞到取得适航证这段路程,ARJ21 走了 6 年, 而 A320 仅仅走了 1 年左右。对比可以发现国外竞争机型从首飞到取证时间间隔明显 比我们短暂。进一步可以发现,不仅是竞争机型,波音和空客的各类民用机型从首飞到获取适 航证的时间基本都不超过 2 年。由此可见,ARJ21 和 C919 飞机迈向商业运营的最大 难题在于适航取证阶段。一款民用客机若要进入商业运营并量产,需要取得民航当局颁发的适航证,适航 证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证书: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民航当局对每架 飞机制造符合性的批准(AC)。三证(TC、PC、AC)都是民航当局颁发给飞机制造商 的,仅表明飞机的设计和制造符合了适航要求,包括飞机内部的相关的设备及系统。 这三种证书在管控范围上层层递进,重要性和获得难度逐次下降。在我国这些证书主 要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负责。 更重要的是,对于民航总局而言,对 ARJ21 的适航审定也是对适航审定队伍的一 次重大考验。在中国民航总局颁布《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以来,ARJ21 是第一个根据该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飞机。在 ARJ21 的适航审定中,民航总局的适航 审定人员即是考官,又是考生,因此其取证合格也是对中国适航审定能力的一次检验。 总体来说,ARJ21 适航证的取证过程,也帮助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航证测试取证 体系。
标签: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灵巧手或为人形机器人多代际更迭最受益环节。机器类人化发展契合现实世界需求, 2025 年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且行业需求有望高增。参照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8 22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产品供应链重合度高,车端降本经验有望复用于具身智能。目前人形机器人与汽车的部分零部件具备一定技术相通性,二者在感知端的视觉、决 策端的芯片以及执行端的...
2025-04-18 21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2025年将有望成为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的元年。前期各地建设的试验场将逐渐投入使用,低空司将解决行业标准统一、技术 发展方向、管理机制协同等...
2025-04-17 36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机器人,一般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形的机器人,除具备人形和模拟人类动作外还兼具智慧化和可交互性等特点,包含三 大核心技术模块...
2025-04-14 55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是什么? 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物理世界的窗口,也是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基础。包含各类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 感器、力传感器等,用于...
2025-04-13 35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