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新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其他维度,中国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抱怨 最多的维度是“行驶过程”,其次是“电子设备”及“内饰”, 而遇到问题最少的则是“座...
2025-04-16 39 汽车行业报告
驻车制动率先实现EPB电控化,渗透率不断提升。驻车制动从最初的机械拉索式手刹->拉索式EPB->集成式EPB 方向演进,相比于行车制动,普通电控驻车制动技术不涉及动态控制,更快实现市场推广,渗透率不断提升, 并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进程。 行车制动涉及运行安全,技术要求高,从机械向线控演进。从最初的纯机械制动->真空助力液压制动->ABS系 统->ESC系统->线控制动+ESC的Two-Box方案->高度集成化的One-Box方案->最后到EMB电控机械制动方案, 行车制动技术不断演进,实现更高效、更灵敏的控制。2019年渗透率约为47%,2025年有望达到90%。根据我们自己测算,2019年全国EPB渗透率约为47%左右, 卡钳+控制器整套单车价值量约为1200元左右,因此整个市场规模约为146亿元。随着消费者对于舒适性要求的 快速提升,假设2025年渗透率达到90%,则市场空间有望扩张到316.7亿元,2019-2025年CAGR约为13.9%。 市场份额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EPB市场主要由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国际Tier1巨头占 据,国内自主品牌如伯特利等,凭借本土化高性价比、快速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部分的国产化替代,并 且在逐渐的向高端乘用车领域发展。因为EPB属于静态驻车制动系统,要求相对于行车制动系统较低,未来国产 化替代的进程有望加速进行。涉及行车安全,主机厂偏好传统强势供应商。
行车电子制动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为博世/大陆/采埃孚这样的国际大 型Tier 1。因为涉及行车安全,从主机厂的角度倾向于选择经验和技术成熟度更高的传统供应商进行合作。根据 Marklines的数据,2018年,国内ESC市场,博世、大陆、采埃孚、万都四家前装量产车型的占有率达到 91.3%。 传统Tier 1营收规模较大,自主品牌相对处于弱势。传统底盘执行单元供应商,如博世、大陆、采埃孚等营收规 模和研发投入都达到了千亿/百亿元级别,自主品牌底盘供应商营收和研发投入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在技术积累 和研发进度来看,国产化替代进程相对缓慢。电动智能车必备执行单元,价值量快速提升,未来空间广阔。电动化真空源缺失+智能化执行单元灵敏度需求提 升角度来看,线控制动是未来电动智能车必备的执行单元,单车价值量从传统制动系统1000元左右->2300元左 右,未来有望随着电动智能化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快速打开。据我们测算2020年市场空间约为17亿 元,假设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7亿元,2020-2025年,CAGR达到71.2%。 线控制动涉及行车安全,国产化替代较难进行。相较于EPB驻车制动,行车制动在工作环境,算法复杂度,技术 实现等多个维度要求更高,且直接涉及行车安全,厂商很难有动力去进行国产化替代进程。因此导致在线控制 动之前的ESC产品上,自主底盘件供应商15年即推出了各自的ESC产品,但ESC的国产化替代进程较慢。线控制 动是在ESC基础上集成的产品,面临ESC同样的问题。
标签: 汽车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相比新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其他维度,中国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抱怨 最多的维度是“行驶过程”,其次是“电子设备”及“内饰”, 而遇到问题最少的则是“座...
2025-04-16 39 汽车行业报告
全地形车制造属性强,产能围绕消费市场布局。全地形车在销售前需要经过生产 和组装两个环节,以 Polaris 为例,全地形车核心零部件(发动机、车架、轮...
2025-04-15 42 汽车行业报告
特斯拉FSD入华,中美差异+监管制约导致FSD本地化不足:2/25特斯拉中国官方发布2024.45.32.12 软件更新、并开启分批次推送。我们针对特...
2025-04-11 45 汽车行业报告
新能源车重量和智能驾驶对 EPS 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S 的核心参数中,传动比 和齿条力是重点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动化:电动汽车的普及使得车辆...
2025-04-10 36 汽车行业报告
2025年有望成为国内L3上车元年。2024年12月,特斯拉发布FSD V13.2更新,实现“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端到端驾驶模式 。目前国内鸿蒙智行、...
2025-04-03 88 汽车行业报告
打造爆款车的策略有两种:对标跟进和差异化领先,而不同时代的红利下同一竞争 策略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红利+竞争阶段采取对应的爆款车打造策略。...
2025-03-31 79 汽车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