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或为人形机器人多代际更迭最受益环节。机器类人化发展契合现实世界需求, 2025 年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且行业需求有望高增。参照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8 19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美国科技公司具备算力和大模型优势,引领人形机器人发展,进度看特斯拉﹥英伟达﹥Google ﹥OpenAI: 从进展看,特斯拉居首,且从芯片、数据训练、大模型到本体制造、运控模型均自研自产,25年已制定千台量 产目标。其次为英伟达,其具备强大的算力能力+数据训练平台优势,利用微软芯片、数据、大模型、开发平 台,为人形机器人公司打造底层开发生态,已与14家人形公司合作。其次为Google,从放弃本体聚焦机器人 大模型,到再次牵手机器人公司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具备大模型能力。OpenAI目前通过投资和自己小规模 研发机器人本体,尚未All in。苹果和Meta目前专注机器人细分感知领域,平台推出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 可用于机械臂,Meta此前收购Digit触觉传感器团队。 以美国为首的创业型公司与科技公司加强大模型合作,加速商业化场景落地,潜力上看Figure AI> Agility> 挪威1X> Apptronik>德国Neura Robotics >加拿大Sanctuary AI。 Figure02已获得宝马、亚马逊等订单 ,公司预期两大客户未来4年订单需求10万台,25年销量目标几千台,并获得科技巨头投资,股东背景雄厚。 Agility专注物流场景,已获得亚马逊、GXO订单,商业化放量进度最快,在建1万台产能。1X专注家庭场景, 25年目标1千台产量。 Apptronik计划25年底商业化量产,已与google合作下一代机器人。德国Neura Robotics 25年1月在手订单10亿欧。以上公司均加入英伟达Cosmos,大模型加持迭代加速。 25年海外机器人元年,大规模量产后,中国供应链将充分受益。海外公司均重视落地场景,25年是量产元年, 绝大部分公司先落地车间和物流场景,部分企业如1X和Neura Robotics同样重视家庭场景,双足和手部形态 多样化。25年各家目标从几百台到几千台不等,我们预计25年海外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其中特斯拉5k台, 27-28年TOC端突破,特斯拉销量达到100万台。随着大规模量产,供应链将切换至中国厂商,绑定特斯拉的 tier1最为受益,其次为各环节核心龙头。
标签: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灵巧手或为人形机器人多代际更迭最受益环节。机器类人化发展契合现实世界需求, 2025 年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且行业需求有望高增。参照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8 19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产品供应链重合度高,车端降本经验有望复用于具身智能。目前人形机器人与汽车的部分零部件具备一定技术相通性,二者在感知端的视觉、决 策端的芯片以及执行端的...
2025-04-18 18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2025年将有望成为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的元年。前期各地建设的试验场将逐渐投入使用,低空司将解决行业标准统一、技术 发展方向、管理机制协同等...
2025-04-17 33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机器人,一般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形的机器人,除具备人形和模拟人类动作外还兼具智慧化和可交互性等特点,包含三 大核心技术模块...
2025-04-14 55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是什么? 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物理世界的窗口,也是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基础。包含各类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 感器、力传感器等,用于...
2025-04-13 35 智能制造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