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新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其他维度,中国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抱怨 最多的维度是“行驶过程”,其次是“电子设备”及“内饰”, 而遇到问题最少的则是“座...
2025-04-16 44 汽车行业报告
电动车兼具大宗消费品与智能化产品属性,因此选取SUV与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历史变 化进行复盘,二者均符合“S型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初始期:SUV与智能手机在约15%的渗透率前,每年渗透率提升均较为缓慢,SUV年 渗透率提升只有1%-2%,智能手机渗透率每年提升1%-3%,这一阶段为行业初始期 (目前电动车也处于此阶段)。 成长期:渗透率突破15%后,SUV与智能手机发展加速,迎来5-6年的黄金发展期。 成熟期:SUV渗透率超过40%,智能手机超过70%后,渗透率开始放缓甚至停滞。
以Tesla板块代表性公司——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海外动力电池板块代表性公司——璞泰来、恩捷股份为例。 可以看出动力电池板块目前还处于行业第一阶段初始期:业绩释放+渗透率缓慢提升+PE快速提升+股价上涨。 目前电动车渗透率仍不足5%,而SUV与智能手机在渗透率15%之前均处于初始期,因此动力电池板块高PE或将是近几年常态。
相同点: 初始期:SUV与智能手机在行业初始阶段,渗透率均缓慢提升,板块公司估值与股价均处于上升态势,业绩释放。 成长期Ⅰ:当行业产品发展至较为成熟时(二者渗透率临界点均为15%左右),行业渗透率开始加速提升,此时行业内公司“量升”成为主 逻辑,规模化提升甚至带来利润率上升,板块估值继续保持高位,业绩持续释放,股价处于上升态势。 成长期Ⅱ:当行业渗透率提升至一定高点后(SUV超过30%,智能手机超过50%),渗透率提升速度开始放缓,板块公司股价滞涨,但盈利 能力保持高位,估值会通过业绩增长消化。 成熟期:渗透率提升停滞,行业整体会经历去库存、价格战等行业阵痛,板块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业绩下滑,估值下杀,股价下跌。
不同点: 智能手机相较于传统手机为产品本质变化,同时自身的消费频次更高,而SUV与轿车产品差异性远不如智能手机与传统手机,且为大宗消费 品,更换频次较低,因此二者渗透率表现为: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速度更快,天花板更高。 总结:1)电动车行业预计也会经历“S型曲线”发展,板块内公司的股价、估值、业绩预计也遵从相应行业规律。2)电动车相较于智能手机的 劣势在于更换频次较低,但相较传统汽车,产品本质发生变化,特别是后续的智能车,且与传统汽车的完全市场化不同,电动车还拥有政策催 化,因此渗透率变化预计慢于智能手机,但快于SUV,天花板也高于SUV。
标签: 汽车行业报告
相关文章
相比新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其他维度,中国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抱怨 最多的维度是“行驶过程”,其次是“电子设备”及“内饰”, 而遇到问题最少的则是“座...
2025-04-16 44 汽车行业报告
全地形车制造属性强,产能围绕消费市场布局。全地形车在销售前需要经过生产 和组装两个环节,以 Polaris 为例,全地形车核心零部件(发动机、车架、轮...
2025-04-15 46 汽车行业报告
特斯拉FSD入华,中美差异+监管制约导致FSD本地化不足:2/25特斯拉中国官方发布2024.45.32.12 软件更新、并开启分批次推送。我们针对特...
2025-04-11 46 汽车行业报告
新能源车重量和智能驾驶对 EPS 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S 的核心参数中,传动比 和齿条力是重点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动化:电动汽车的普及使得车辆...
2025-04-10 36 汽车行业报告
2025年有望成为国内L3上车元年。2024年12月,特斯拉发布FSD V13.2更新,实现“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端到端驾驶模式 。目前国内鸿蒙智行、...
2025-04-03 89 汽车行业报告
打造爆款车的策略有两种:对标跟进和差异化领先,而不同时代的红利下同一竞争 策略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红利+竞争阶段采取对应的爆款车打造策略。...
2025-03-31 80 汽车行业报告
最新留言